(又称“管道”)是用于输送液体(如水、石油等)或气体(空气、天然气、蒸汽等)的一种工程设施,广泛应用于家庭、工业和市政基础设施中,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材质的不同,管道产品可分为塑料管、金属管、塑复金属管和其他管道。
管件属于管材产品的配套零件,主要功能之一是连接管道,确保管道系统的整体性和密封性。通过各种类型的管件,可以将多段管道连接成一个完整的输送系统,用于输送水、气体、油或其他流体,某些管件如阀门、减压阀、流量计等,具有调节和控制流体压力、流量的作用,确保管道系统在安全和有效的参数下运行。这些管件对于保护设备、防止过载和优化系统性能至关重要。管件和管道的配套使用是确保管道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基础。根据用途的不同,管件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管材是城市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输送水、燃气、石油和其他液体或气体。它们是连接住宅、工业区和农田等关键区域的纽带,确保了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由于管材管件等水暖器材主要应用于房屋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领域,在全球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的投资规模增加等需求因素的推动下,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023年全球管道市场规模达1,270亿美元,预计2032年将达到2,250亿美元。
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塑复金属管的生产和应用标准也逐渐完善。例如,国家标准GB/T18997.2-2020《铝塑复合压力管第2部分:铝管对接焊式铝塑管》和GB/T31515-2015《无缝铝塑共挤出复合软管》等标准的制定,为铝塑复合管的生产和使用提供了技术规范和质量保证,其应用范围和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扩大。
管件和管材属于互补产品,管材的使用需要相应的管件来完成安装、连接和维护。因此,管材市场的增长往往伴随着配套管件需求的增加。同样,高质量和创新的管件也可以推动管材市场的扩展,因为它们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管材管件作为现代社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于输送液体(如水、石油等)或气体(如空气、天然气、蒸汽等)的一种工程设施,主要用于市政给排水、建筑给排水、燃气领域等,具有多元化的应用场景。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给排水管道网络的建设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进而有利于管道制造行业的发展。我国在城镇化发展中持续加大给排水管道设施的投入,城市给排水管道总长度逐年增加,公共给水与排水效率得到不断提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3年全国城市供水管道长度115.31万公里,同比增长4.55%;全国城市排水管道长度95.25万公里,同比增长4.27%。
然而,城市早期给排水管网因铺设管道低劣、施工技术落后致严重老化,且管道与配件质量不达标、接口技术陈旧,导致管网抗压强度低、爆漏事故频发;部分城市不同时期或地区的供水管联网后,管道混杂使承压标准低的管段超负荷运行,易引发爆管,中心区或局部地区管径偏小致用水高峰断水,还有城市因地下水超采改用地表水源后提升管网压力,超出原设计标准致管道破损,严重影响供水效率。未来,提升供水效率、践行节水环保、解决内涝及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等需求,将推动城市管网加速改造升级,为市政工程管道的推广应用带来大量市场机遇。
建筑用管道与房地产业的发展紧密相关,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稳住楼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4年末,我国城镇化率为67.00%,还未达到成熟经济体如美、日、英等的高城镇化率水平。国家将持续推进城镇化建设,根据《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预计到2029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提升至接近70%,有望持续带动建筑用管道需求。
此外,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大力发展,也将提高管道在房屋建筑工程的使用率。因此,房地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将有助于建筑给排水管道的推广和应用,建筑工程管道的市场规模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燃气行业作为我国重点支持的城市基础设施行业,自2015年起获国务院及发改委系列政策扶持,2017年国家发改委与能源局联合发布的《中长期管网发展规划》为油气管网中长期布局指明方向,规划2025年我国油气管网规模达24万公里,推动城镇燃气管网持续增长;未来城镇化进程将带动燃气管网基建投资,加之城市管道燃气使用率快速提升,燃气管道需求将稳步增加。
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基础设施的完善、政策的支持,我国管材管件行业将迎来稳中有进的发展道路。
管材管件主要用于房屋及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全球需求市场集中于城市化后期的发达国家与城市化加速的新兴市场,驱动因素包括房屋维修翻新及新屋建设。欧美等发达国家因大量老旧房屋和基础设施翻新,形成稳定需求,且居民对居住舒适性、水资源节约的重视催生高端管材更新需求,推动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南非、印度、东南亚、南美等新兴市场因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房屋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供水、供热、供气等系统对管材管件的需求快速增长,成为全球市场新增长点。
2022年发改委、水利部印发《“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首次在国家层面部署水安全保障工作,202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建投资,加快城市燃气、给排水管道更新改造,2023年《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明确2025年建设国家水网骨干工程,补齐水资源配置等短板,推动市政及水利工程建设,带动管材管件需求增长;同时,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将排水、燃气管道更新作为重点,2025年财政部、住建部继续推进城市更新并实施区域差异化补助,我国迎来城市老化管道集中更新期,燃气、给排水管道需求或超预期爆发。
2014年美国无铅法案实施后,无铅铜制水暖器材需求自2013年下半年显著增长,2013年德国执行新饮用水标准DIN50930并于2015年强制实施,铅析出量降至10ppb以下且涵盖洗浴水,日本2002年提出水暖产品无铅化概念,加拿大2011年生效的消费品安全法限制含铅产品,目前欧美加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因环保健康逐步推行水暖器材无铅化,同时中国及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因环保安全意识提升成为无铅水暖器材潜在市场,在此趋势下,管件产品将从原料端升级,无铅化、低铅化产品取代含铅产品,企业通过革新无铅工艺技术获取先发优势。
管材及配套管件等水暖器材产品的主要应用于建筑、市政、农业水利工程(农村饮用水及灌溉)、电力、通信、燃气等领域,受国家宏观经济周期的波动及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变动的影响较大,存在一定的周期性。
从需求端区域性来看,管材管件产品整体并无明显的区域性差别,但铝塑管材管件、不锈钢管材管件等新型管材的消费市场更多集中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随着全球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和政策因素的影响,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份额将逐步提高。
国内市场中,管材管件制造行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从全年来看,由于施工、装修人员返乡过年,春节期间通常为管材管件产品的销售淡季,销售量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国外市场中,管材管件制造行业无明显季节性影响。
《2025-2031年管材管件行业细分市场分析投资前景专项报告》涵盖行业全球及中国发展概况、供需数据、市场规模,产业政策/规划、相关技术、竞争格局、上游原料情况、下游主要应用市场需求规模及前景、区域结构、市场集中度、重点企业/玩家,企业占有率、行业特征、驱动因素、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主要壁垒构成、相关风险等内容。同时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GYF)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