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箍“身材”不大,价格不贵,却是制造业里的“守门员”,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工业制造的严密性和安全性。
“小喉箍,大产业”,在静海区西南部的沿庄镇,全国知名的喉箍企业在此聚集,在全国紧固件产业领域,静海占有重要地位。
以天津市凯诺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诺实业”)为龙头,当地80余家喉箍生产企业同频发力,产品畅销国内外,年产值突破10亿元。这个曾经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如今正通过专业化、集群化的发展模式,书写着产业升级的新篇章。
走进凯诺实业生产车间,公司质量总监马树增正在查看产品的生产情况,他旁边一台正在运行的大型机械设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马树增告诉记者,这台机械设备叫全自动喉箍生产线,是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将喉箍生产的冲压、成型、焊接等环节集于一机,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品一致性、稳定性,降低了人工成本。
而在凯诺实业,像这样的自动化生产线并不少见,目前,公司自动化率达到80%,产品日产量在120万个—150万个之间。
“我们每年会拿出整个销售额的10%左右用于新设备的研发。”马树增说。目前,公司共研发了德式自动化生产线、强力自动化生产线、沟槽自动化生产线等四五十款自动化生产线,都是市场上独一无二的。
喉箍是管道链接的关键紧固件,应用于车辆、船舶、建筑行业、工程机械等诸多领域。别看一枚小小的喉箍,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油、水等系统连接的严密性和安全性。
随着我国高端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对喉箍材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凯诺实业与中国一汽研究院、中国重汽研究院、潍柴动力发动机研究院等国内高端科研院所共同研发出了高镍合金等更具有稳定性的新材料,打破了国外垄断的局面。
“像304不锈钢基本只耐受400度左右的温度,而现在一些新能源汽车以天然气、氢气为动力,要求耐受800到1200度高温,因此,我们研发耐腐蚀性能和耐高温性能更高的新材料,这在行业内绝对是领先的。”马树增说。
从一个校办工厂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天津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创新100强企业”,从以销售为主,技术为支撑的被动式发展到在“专”上挖潜能、在“新”上下功夫的主动式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年销售额几千万元到如今年销售额5亿多元,从寂寂无名到拥有享誉国内外的“TJBC”品牌产品,经过30多年的专注与坚守,凯诺实业在紧固件行业积累了丰厚的技术底蕴和丰富的生产经验,更使其成为紧固件行业的佼佼者。企业规模、市场份额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第一,国际市场排名前三。
潍柴动力、三一重工、上汽集团等众多国内大型企业都长期采购其产品,鸟巢、水立方等国内大项目建设也有其身影。不仅如此,圣戈班、通用电器、沃尔沃等国际巨头也把凯诺实业列为重要供应商,产品远销俄罗斯、法国等80多个国家,形成了国内、国际市场份额各站半壁江山的格局。
马树增表示,企业准备从新材料、新装备、新领域三个方面继续创新突破,通过这三个方面,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助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凯诺实业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奋勇前行,为沿庄镇喉箍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镇域内的中小型喉箍企业也顺势而上,在智能制造、创新研发上持续发力,天津市义嘉祥紧固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义嘉祥”)便是其中之一。
义嘉祥总经理孙红棒介绍,企业看中沿庄镇现有集群优势和较为完善的供应链条,2023年,将工厂从子牙经开区迁回至沿庄镇发展。
“沿庄镇喉箍企业众多,大家可以相互学习和竞争,让产品越来越好。而且镇域内的钢材裁剪厂、螺丝厂、纸箱厂等配套企业也比以前多了,可以降低运输等成本。”孙红棒说。
目前,义嘉祥拥有3条自动化生产线多台自动化设备,产品远销德国、日本、巴基斯坦等95个国家,今年上半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2019年,公司还在国外注册了“Theone”品牌,彰显企业摆脱贴牌代工的决心。
“公司将进一步优化管理架构,完善技术部、人力资源部,并整合人力资源,实现生产技术经验化到标准化的转变,从而拥有具备自主研发的技术能力。”孙红棒说,同时,通过多渠道进行品牌宣传,提高企业知名度,打破贴牌加工的模式和现状,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在离义嘉祥不远的天津市宝仁金属制品有限公司里,企业生产线马力全开,一卷卷钢带经过纵剪机被切割成条。据公司总经理郭宝仁介绍,企业生产钢材制品,主要服务镇域内的喉箍企业和汽车配件企业,可根据客户对钢材厚度、宽度、硬度的需求进行加工。
“当初就是看中沿庄镇喉箍产业的发展才成立了公司,为喉箍企业进行配套服务。目前,为全镇六七十家喉箍企业提供原材料。”郭宝仁说。喉箍企业的聚集,吸引来上下游企业“抱团取暖”,小喉箍迸发出大能量。
沿庄镇喉箍制造行业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近十几年来,随着各喉箍企业不断转型升级,行业技术和生产工艺不断优化,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
目前,沿庄镇所生产的喉箍占据国内市场50%以上的市场份额,国外市场30%以上的市场份额。喉箍产业能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的精准帮扶。
近年来,沿庄镇以喉箍制造为核心抓手,推动喉箍企业技术升级与产品创新,鼓励更多的企业加大技改方面的投入,支持企业引进自动化生产线,为企业争取相关政策补贴。同时,加大对喉箍企业的培育力度。
目前,已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喉箍企业的发展增强了全镇工业经济韧性,保障全镇工业经济指标平稳增长。
“今年上半年组织成立了天津市静海区喉箍协会,同时申报了市级喉箍特色产业集群。”沿庄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李军表示,未来,沿庄镇计划通过空间优化、服务配套和机制创新,引导企业从分散布局向功能分区集聚,形成喉箍特色产业集群。通过发挥集聚优势,促进喉箍产业可持续发展,规范市场环境,加强行业自律,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提升行业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沿庄镇喉箍“拧紧”世界。(津云新闻记者赵颖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