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晨曦掠过黄河岸边的农田时,滴灌管道在阳光下折射出银光,这背后,是内蒙古电力集团乌海供电公司以“电引擎”驱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该公司通过筑牢安全防线、创新服务模式、注入智慧动能三重举措,为万亩农田的灌溉生产编织起坚实的电力保障网,让“电足水畅”成为沃野间最动人的春耕序曲。
“夏季灌溉如救火,电力要是掉链子,千亩麦田就得渴着。”这是六五四供电公司巴音陶亥供电所所长刘建忠常挂在嘴边的话。为确保农灌用电万无一失,该公司早在3月初就启动“护农保电”行动,党员干部带头的电力服务队背着工具包走进田间,对辖区内涉及农业灌溉的线路、变压器以及机井用电设备,开展全方位、地毯式隐患排查。利用红外测温、超声波局放检测等技术,精准定位设备隐患,累计消除各类缺陷80余处。在乌海市巴音陶亥镇四新村的麦田里,队员们正用红外测温仪扫描变压器,显示屏上“23度”的数值让种田大户张大叔吃下“定心丸”:“去年就是他们提前发现了线路接头过热,没耽误俺家玉米浇第一遍。”
“原想着得跑三四趟供电所,没想到带个身份证就把事儿办了!”乌海市巴音陶亥种植户李大哥对供电公司的高效服务赞不绝口。乌海供电公司开通农灌用电“绿色通道”,推行“一证受理”“一站式”服务模式,简化办电流程,将平均接电时长大幅压缩至3个工作日。同时,组建10支“农灌保电服务队”,深入各村镇,依托“网格服务”机制,主动收集农户用电需求,现场解决用电难题40余件。针对偏远地区农户,推出“上门办电”服务,让农户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的电力服务。
“手机点一点,电费缴了,灌溉记录也查得明明白白,灌溉设备运行稳定不用担心停电,农作物产量提高了12%,收益也增加不少。”在巴音陶亥四道泉村委会,村民贺大叔展示着“蒙电e家”APP 的使用界面,后台数据显示,该户200亩玉米地的灌溉用电负荷曲线比去年同期更平稳。
眼下,乌海的农田里麦苗正拔节生长,而电力赋能的故事仍在延续。公司将在黄河沿岸农业带持续做好电力助农,通过安装智能断路器、负荷监测装置等,让电力保障更精准。(刘亭汝)